相較於年紀幼小的 level 1~3 (D, C, B 班) , A 班的孩童有十幾來歲,
青春的少男少女受到校長的調教, 十分懂得禮節, 開始上課前:
倩伃: " Namaste, Mero naam Chameli ho. " (我的名字是茉莉花)
全班便熱情大聲地回: " Namaste~ Chameli~! " , 十分惹人喜愛。
上課中也不時會看到他們主動對教課內容進行回應:
微微歪頭一點, 說聲 "bujio"(懂); (註) 不同於問候幼小班級
"bujio ki bujena?" (懂或不懂?)時, 會有震耳欲聾的尖叫回喊:
"bu ~!!! jio ~~~!!!" A班大孩子有的是另一種較成熟沉穩的積極態度。
在教學上, 面對A班與村民班的婦女與婆婆, 感受到他們主動的互動與回饋,
我們因此對教學更具有信心與成就感。( p.s. A 班還有超罩的 Hira 協助作翻譯 )
(註: 尼泊爾人的點頭會將頭往左邊或右邊輕輕一點表示明白, 不同於我們是向下
點頭; 記得團員在剛開始尚不明瞭當地文化時, 還稍嫌對方的舉動有些輕佻, xD
沒想到和他們互動幾天後, 我們點起頭來也開始習慣向左右傾斜而不是上下了! xD
現在想起孩子們搖頭晃腦的可愛畫面, 也會不禁傾頭微點再淺淺揚笑。)
接續在下午進行的是村民班 1:00~3:00 衛教課; 而從 3:00~4:30 會有布衛生棉課程,
或由魏醫師指導約一小時左右的按摩課程。
魏醫師進行的按摩課, 教導村民按壓頭背手足等部位的穴道,來減輕農作後的疲勞與痠痛,
由 Madhav 和三位團員協助進行。
魏醫師示範後, 團員們會走入人群幫忙村民尋找正確的位置按壓, 或主動擔任模特兒鼓勵村民
練習熟悉。而最後步驟是: 團員會端坐教室前方, 讓村民上前排隊輪流按壓穴道, 由魏醫師來
指正; 這時可以感受到穴道按摩的輕重不一: 有的婆婆力道超大! 按地酸疼,卻又不敢哇哇
叫出聲, 以至於眼眶泛淚還得苦笑著回應: " raamro cha "(很棒很棒); 也有男生提到:
有時候會被按地好臉紅, 因為頭部總會被不知道是少女婦人或婆婆懷抱幾近入胸...。xD
團員助教們因為短時間受到連續按壓而產生的頭暈目炫, 會在下課之後轉為通體舒暢
的神清氣爽, 按摩課可說是團員最不花體力又能獲得額外佳獎的班表 ! xD
村民班的婆婆上課中, 除了聚精會神地瞅著你專注聆聽, 不時掛上微笑熱切地點頭回應以外,
還會對翻譯志工的轉述提發疑問, 再經由翻譯志工回問團員; 如此反覆進行對答,
一來一往的互動提升了教學成效, 也讓我們好想在課堂上把自己全部所學傾囊相授,
因此會覺得 2 小時的課堂時間實在不太足夠; 團員黑人就曾經上到欲罷不能,
在按摩課前的下課時間, 叮嚀村民可以自行去飲水小解後, 自己仍立於台前將教材補充
完整, 讓有興趣的村民可以盡可能地學習。
有趣的是, 有些村民在上課時, 會試圖幫忙控管秩序: 在後幾排村民可能是對課堂有所同感,
熱烈地成群討論起來, 這時候位於前幾排積極熱情的婆婆會猛然扭轉過頭、對著後面吵雜處
呼出一串尼語, 大致可以觀察出婆婆是在試圖請她們安靜下來, 翻譯志工這時候也會暫時將
注意力和話語轉於婦女的對話間, 眼見株連砲似的"婆婆媽媽"就這麼飛掠幾排課桌椅,
在空中交手對架! xD
有些村民攜帶著幼兒前來, 課堂中嬰孩或累了或餓了哭鬧不停, 或是本來交給哥哥姐姐照顧、
在坡上玩膩了想找媽媽被牽著進來, 會見婦女禮貌地將孩子攜抱出教室外安撫, 讓孩子靜下來
或睡了再回返聽課, 避免打擾上課秩序。
對於家務繁忙的村民來說, 要於平時農忙的時段前來參與學習著實不易。
由於村落的男丁在雨季時常須要修補家居或畜養畜牲的屋漏,
或是多半會出外前往城鎮打工賺取生活費用; 前來參與衛教營的幾乎都是婦人,
除了家事可能還有孩子須要照顧。
當時 Nana 關問衛教與布衛生棉課堂狀況, 知道首次前來學習的婦女與婆婆們
總計多達 40 人, " 這表示她們覺得上課是值得且實用的。"
在 Kamalpur 與 Bharlang 的布衛生棉課程, 名單總計約有六七十位婦女或婆婆參與。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在 Bharlang 除了女生, 還有3位大男孩共襄盛舉;
甚至有村民拿去年學習過後,自行在家縫製的布衛生棉來與我們分享 !
當時見到去年教學的成果在村民生活中紮根, 了解到他們來衛教營
不只是僅僅在上課中聽外國話滔滔不絕於耳, 而是真的有實現於日常來改善生活,
得知而興奮雀躍的欣喜感受, 讓團員們臉上煥發金光般的笑容。
布衛生棉課堂中, 由三位團員進行合作教學,並搭配一位當地翻譯志工進行協助。
( 在 Kamalpur都是 Hira翻譯 , 到了 Bharlang是由 Yubraj 姐姐 Sugu與 "葉瑋婷"小姐負責。)
課堂中除了手作布衛生棉的使用方法與製作教學, 還要發放材料和請翻譯志工協助登記
來上課的村民名冊, 偶爾還有物資內褲與剪刀要發放; 剛開始上課時總不免有些混亂手足
無措。但翻譯志工們對於我們突然需要協助的紛雜事項, 總是不耐其煩地依序完成;
第二次上課開始會將首次來上課的人安排到前方坐位, 請來過的村民坐後面,
且仍須紀錄首次前來學習的村民名單; 只見翻譯志工沉著地遊走課桌椅間,
一邊協助我們個別指導對製作流程有問題的村民, 一邊還得在筆記本上以英文拼寫
翻出村民尼語發音的名與姓 (例: Gurung, Shrestha, Chepeng 等姓), 忙不勝忙,
但仍不見疲態。
衛教營若沒有這群熱情善良、關懷社會且負責悉心的當地志工作交流媒介
與協助我們生活, 我們實在是做不了什麼吧。
衛教營和義診的感覺很不一樣, 在義診因為看見物資匱乏和醫療不足的情形,
看見村民已經受傷, 卻又無從給予最完整的療癒和照顧, 有時候覺得治標而
不能治本, 會感到有些小小的難過。
而衛教營看到小小孩和村民婦女與婆婆發光的眼睛, 與他們跨越語言自然的
互動與招呼, 加上看見翻譯志工的努力與用心, 會覺得像在培育一顆顆小小的種子,
有甚麼東西正在紮根與茁壯。
(未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