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傳]Snutala的真情的告白
直到從尼泊爾出了關踏上飛機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四十九天可以這麼快,也可以這麼慢。一切都來得太突然,突然到讓自己失去了重心,當初還在對自己參加尼泊爾國際志工這項決定有所遲疑,如今那些零零碎碎的記憶都已經是曾經了。
很多朋友曾問我:「為什麼會想去參加國際志工?」其實,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若要勉強擠出個膚淺的理由,或許就只是一個衝動這麼單純。若不是因為過去的人生經歷太過美好而不敢重來,也因此我才會積極尋找能夠產生跟過去相提並論的感動或作為作為規畫。記得大二時修了一堂系上的課,上課老師分享他的留學經驗,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衝擊(世界這麼美這麼大,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好想親眼去看世界),而這股衝擊就這樣一直埋藏在內心深處,直到大三上學期。很幸運的,剛好當時學校剛好有在招募國際志工,我心想既然要做就選最難的吧!也因此有了與尼團的第一次邂逅。
[卷一]聚沙成塔
很多人總以為學校的國際志工是學校幫你出錢讓你參加的,亦或是家裡經濟許可或支持,這個觀念並不完全錯,但也不完全正確。
我說,若真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就謝天吧!你信嗎?
由於學校經費有限,所以補足團費的差額就是我們的工作。一開始我們從教育部、青輔會、到學校的各類獎學金去著手,只要符合條件的獎金都去申請。新竹科學園區的大大小小的廠商,廟宇的董事會、各類基金會組織和社工團體,只要能拉贊助的都打過電話。然而這個過程就像大海撈針一般,勞心費時效率差,也許你講電話講到肺臟都要吐出來了,可能換來的就是一句話:「對不起歐~我們沒有相關的贊助」。山不轉路轉,因此我們改變策略轉成皮肉計的掃街加義賣,雖然可能大家曬了一整天的太陽換來的是二、三萬塊,但慢慢的二、三萬也變成二十、三十萬。更重要的是,由於面對面接觸人群,讓我深刻了解到:只要你有困難,台灣民眾還是相當的熱情的。








